給紙賦予生命 —— 李云俠專訪

李云俠六歲便跟母親學習剪紙。她眼見母親拿著剪刀舞呀舞,便剪出了很多生動的圖案,「令紙張充滿生命似的。」她最愛母親剪的公雞圖案。其他同年紀的小孩都到處跑,停不下來,李云俠則靜靜的坐在一旁剪呀剪,自得其樂。

李云俠家鄉在陝西省洛川縣,當地流行剪紙,不論喜事還是喪事﹕嫁娶、生子、過年、葬禮⋯⋯人人都會以剪紙作佈置裝飾,表達心情。喜事可簡單地以紅紙剪成一個雙「喜」,喪事則用白紙剪出一個「壽」字。當地流行一個說法:一剪二繡三長相,剪紙排第一。剪紙剪得好代表女孩心靈手巧,會是位好媳婦,會嫁得好。不過這已是上一輩的事了,李云俠兄長的女兒便沒有學剪紙。

剪紙只需簡單的工具:剪刀和紙。基本上任何剪得到的紙都可以,一般用過年時寫揮春用的紅紙或宣紙。工具簡單,心思卻不簡單。甚麼地方該剪,甚麼地方不該剪;剪錯了,斷了,便要重新再來。一雙巧手,可利用紙剪出不同的造型:十二生肖、龍鳳、各種海洋生物、雀鳥⋯⋯箇中學問固然深奧,除此之外,更可利用紙營造不同的質感,提升成品效果。曾見過李云俠剪的一幅以熊貓為題材的作品,當中以十分細密的鋸齒來表現熊貓身上的毛,令人看後立即聯想到手放在柔軟的毛毯上的感覺。李云俠說絨毛不是最難剪,因為剪時剪刀可維持同一個方向,只要熟練便可剪得密、剪得快;最難的是龍的鱗片,因為彎位多,剪時要把紙轉來轉去,快不得。

李云俠小時候物質並不豐富,下雨後濕潤的泥較易黏在一起,可以捏成公仔,抓一把便可消遣大半天,而紙張並不如現在一般隨手可以找到。平日練習時只會廢物利用,用報紙、舊作業簿等等。因此她養成了不浪費紙張的習慣。好像她剪中國娃娃,便用餘下的紙碎多剪了一對燕子。這頗有冰心的「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」的況味。說是習慣,倒不如說是一種信仰,一種精神。一份「珍惜」的心情。一張紙,平平無奇,貴在一份心思。物質有限,人易老。唯一可以做的只有抓緊、抓緊,不讓它流走得不明不白。

後記:

李云俠作品多次在國內和國際大賽中獲獎,曾出訪美國、加拿大等地作剪紙表演。為表揚其藝術成就,名字先後收錄於「中國民間名人錄」、「中國當代名家名典」、「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」及「世界名人錄」。曾推出個人作品集「陝北剪紙──李云俠剪紙藝術作品選集」。

 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