甦醒詮釋之眼: 廖學聰《恩典之洋》

廖學聰《恩典之洋》體現出不受框限的藝術想像,那幽森的海底不僅有鯨魚巨大的身姿,也有眾鳥翩翩飛舞, 且有一彎弦月散發著光芒,水下、陸上、空中的事物全見於畫紙上的同一空間。

這種想像如果向傳統典籍尋索,可能會勾起人對《列子.周穆王》的回憶:「老成子歸,用尹文先生之言,深思三月,遂能存亡自在,憣校四時;冬起雷,夏造冰;飛者走,走者飛。」《列子》中的老成子能夠叫走獸翱翔、飛鳥奔跑,各種生命突破海陸空的限制,多少也像廖學聰魚、鳥並見的海洋。

當然談到《列子》,另一道家經典《莊子》的開頭就提過:「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」觀畫者據此演繹,似乎亦可推想:廖學聰畫的大鯨魚束勢待發,就要抬頭上衝,躍出水面,化成白鳥,拍翅向天邊的明月飛去,開展一個全新的世界。

是的,在廖學聰另幅畫作《星空下交響曲》裡,鯨魚就真的飛上了夜空。

廖學聰在2022513日的臉書貼文現身說法,親自為《恩典之洋》作了注解:

海洋裡孕育了眾多的生命恩典, 帶來栩栩如生的豐富資源,賦予神秘的廣闊海底色彩,百川容納在海廣闊無際的海中小宇宙世界,也許有一天海洋也有蒲公英的飄逸,有鴿子在飛翔,未來世界總是那麼充滿無限的相信。

這段詩意的陳述可分成三個層次來說,首先是生命的孕育。聊起「鯨」,人們容易聯想到「鯨落」,該詞意指鯨魚死亡後慢慢墜入海洋深處,其身軀、骨架將為深海魚、甲殼類、自養生物、厭氣生物等提供重要養分。廖學聰曾觀賞過周佑貞(1992- )的版畫《鯨落島》,對貢獻逾萬種生物存活的鯨落應該頗有印象。再進一步,他既肯定了鯨帶來「豐富資源,賦予神秘的廣闊海底色彩」,那麼「孕育了」鯨的「海洋」就更是偉大無比了。以鯨為象徵,廖學聰繪出了大海對無數無量「生命」的「恩典」。

此外,廖學聰的繪者自注也透出些科學展望的意味。他說道:「未來世界總是那麼充滿無限的相信。」確實, 二百年前的人類便難以猜想「未來」是一個擁有飛機、火箭、空調和智能手機的世界。而隨著科技持續地急速發展,我們也似乎無法猜出再二百年後的地球將有何種變貌。不可知的「未來」具有「無限」的可能,「有蒲公英的飄逸,有鴿子在飛翔」的大海,實可以象徵這時代日新月異的前進。

若是放大點看,採用生物演化的觀點:總鰭魚在三億多年前登上陸地,掀開了兩棲類的歷史,當初何曾想到會徹底改變這地面世界?在文明升沉、萬事播遷、板塊又幾度分合之後,蒲公英開在海裡,鴿子能入水出水,可能只是我們身不及見,而不是全無可能。

固然,觀畫者不能忽視廖學聰的基督宗教信仰。《恩典之洋》的鯨、鳥同住於海洋,很適合拿來與〈以賽亞書〉(“Book of Isaiah”)第十一章比讀:

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,豹子與山羊羔同臥,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,小孩子要牽引牠們。牛必與熊同食,牛犢必與小熊同臥,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。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,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。在我聖山的遍處,這一切都不傷人,不害物,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,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。

所謂「未來世界總是那麼充滿無限的相信」,完全可視為基督宗教的「信」和「望」,期盼救主再來,治理全地,鯨與鳥、牛與熊、獅與羊恢復和樂共處,一切都不傷人。特別留意上引經文的最後兩句:「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,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」,恰好能對應廖學聰的畫題——《恩典之洋》

廖學聰為《恩典之洋》配上了〈詩篇〉(“Psalms”) 六十九篇的話:「謙卑的人看見了,就喜樂。尋求神的人,願你們的心甦醒。」喚醒心眼,將可在凝定的畫面上推開許多扇詮釋的窗戶,也可以直探作畫者的宗教感悟, 得嚐與藝術品相聯互動的喜樂。

/upload/article/166537223716166.jpeg

廖學聰《恩典之洋》 水彩,45 x 30厘米,2022年

/upload/article/166537223754281.jpeg

廖學聰《星空下交響曲》 水彩,45 x 30厘米,2022年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