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《創世紀》說到香港文化和羅少文

六、七十年代是香港現代文學最興盛的年代,在那段時間,正值中國文化大革命。香港扮演了一個在中西文化交融下的角色,既受台灣的影響,也面向世界,無論在經濟發展,改善民生,隨着商貿活躍起來,正是百業代興,現代思潮反映在不同領域;整體文化亦步入歴史性的改變。

二十世紀七十年代,香港繪畫受到西方現代化的衝擊,而新詩卻受到台灣現代詩的影響。水墨畫家呂壽琨認為我們必須先尋根,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的繪畫精神,審視西方現代美術的多樣化和多角度的面貌,繼而開拓自我風格,表現與創造。

我接觸現代詩應該是六十年代中,開始寫是七十年代初,看到《創世紀》、《藍星》、《現代詩》這三本詩刊,非常驚異,原來新詩除了《再別康橋》之外,還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,管管和商禽的節奏、跳躍,鄭愁予的古典帶有傷感、周夢碟的襌、洛夫的象徵反戰、還有瘂弦的典雅現代感⋯⋯太多太多,好不熱鬧!

那段時間,我除了在香港的刊物上發表新詩,也有創作出現過在《笠》和《葡萄園》,都是翺翺替我拿去刊登的。就是沒有投稿《創世紀》,因為總覺得我的詩寫得不夠好!

在一個徵詩比賽中認識了羅少文,當時兩個評判,戴天給我低分,孟君給我高分,羅少文剛相反;總分我卻輸了,從此我們成為好朋友,天南地北無所不談,他寫武俠小說,我寫武俠詩,我喜歡打麻將,他愛玩大富翁,後來他還研發了套掉骨子咭牌海陸空三軍戰鬥棋,天啊!

「你的詩寫得那麼好,為什麼香港的刊物上不見你發表?」被羅少文的軍棋棋例搞到頭昏腦脹。

「有呀!他們都退稿了。」

「哦⋯⋯」我明白投籃的滋味。後來藉著印刷和出版拉上關係在所難免;我就是個不學無術的人。有些編緝甚至不審批我的稿件了,隨我劃版放在那裏。

「一氣之下,寄了給《創世紀》。」羅少文說。

「哈哈哈。」我比他好運。

什麼是真材實學?他回了我一眼。跟着又解釋軍機飛過的地方,可以降落傘兵,最多三隻棋子。

六、七十年代很多文化人都說香港是文化沙漠,現在回顧當年,我反而覺得香港那時是史無前例地文化興盛,廣東歌從歐西流行曲到國語時代曲中脫穎而出,香港電影被譽為小荷里活,飲食文化有美心集團的滿漢全席,雕塑有文樓和張義,香港詩壇有金炳興、蔡炎培、馬覺、尚木、葉維廉、王無邪、戴天等。面對着台灣三本詩刊,該段時間香港也有《好望角》。

還有人材鼎盛的香港文化美術協會。《好望角》開始是以《中國學生周報》的四開報紙式樣出版,第十一期開始改為三十二開雜誌;然而,《好望角》每期的銷售數量,不到一千份,最終因經費問題出版至第十三期便告停刊。

一九七九年台灣的濂美出版社出版《當代情詩選》,羅少文囑我交幾篇詩給他,這是我唯一被收錄在台灣的作品情詩選,以下《門前》是其中一首。

《門前》

留也不住黃昏
留也不住
覓妳在松音澎湃的那夜
很高很高的草浪
就淹沒了露濕的長衫
掛馬樹下
蕭蕭風沙一夜白了我的髪
路就如兀覺的城
還是多少年前的霧霞?
鳥跡不跡
山山皆距離
是雪閉了汝窗扉?
我去叩妳的門

《門前》算是我寫武俠詩的開始,年輕時愛發表,不知為什麼現在鮮投稿,一直以來感覺有需要時會寫,寫了就是寫了,放在手機內,反正都是些東抄西塗的東西,有人問的時候有存貨!

後記:

二O一九年我的紙藝軒出版社計劃出一套「當代香港詩人系列」共十冊,詩人計有羊城、秀實、溫明、路雅、蔡炎培、盧文敏、韓牧、羅少文、覊魂 ,唯一女詩人是胡燕青。又一山人設計,歴時超過三年,可惜羊城和羅少文等不到詩選的出現就過身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