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物與自我的多重探索

近年很多展覽都主張沉浸式體驗,務求令參觀者有置身其中的投入感,不再是單方面欣賞展品,而是講求人與展品之間的互動,「感知之維──萬物與自我的多重探索」便是其中一例。這個展覽是第八屆「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」中由香港藝術館策展的香港單元,於北京及深圳展出後回歸香港展出。
展覽展出多名本地藝術家的裝置及新媒體互動作品,呈現從機械、電子、數碼到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與拓展。同時,從自然、虛擬影像與人,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到內在的自我觀照,引發參觀者的多維度思考,震撼心靈。

候鳥 / 陳家俊
這件機械雕塑的創作靈感來自候鳥的運動及各種飛行器的造形。藝術家大量參照和運用了自動機及機械鐘錶的設計元素,並刻意將其內部機械結構、設計細節及運作原理呈現於觀眾眼前。

樗樹之用 / 葉韋瀚與陶芷琛
《莊子‧逍遙遊》藉樗樹因大而無用而未受木匠砍伐,帶出「無用之用」的道理。觀眾在作品空間中坐立走動,都影響及建構著虛礙的自然世界。作品結合動態影像、互動程式及想像,透過虛礙大自然與觀眾的互動,反思有用與無用,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生長的關係。

Cinemorpheque / 張瀚謙
展品以未來沉浸式電影體驗出發,靈感源自經典電影之中,各個展現不同季節的春、夏、秋、冬的標誌場景。作品學習超過一萬張季節性及電影場景而生成虛擬的變形視覺圖像,最終以抽像粒子呈現,讓觀眾沉浸在人工智能創造的嶄新景觀領域。

《相距》系列 / 黃智銓
靈感來自人與人關係中的無盡變化,「相距」代表了距離,人與人之間時有短暫交流而產生情感連結,互相吸引或排斥,依賴或分開。作品演繹了鐘擺運動的動力學,並結合數字傳感器創作,又刻意製造不規律的擺動,以不斷變化的節奏表達藝術家對人際關係的個人情感。

展覽現於香港藝術館二樓香港藝術廳舉行,費用全免。

#感知之維 #萬物與自我的多重探索 #沉浸式體驗 #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 #香港藝術館 #陳家俊 #葉韋瀚 #陶芷琛 #張瀚謙 #黃智銓 #紙情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