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,有一個人,養了一隻鳥,養了一隻雞。鳥養在鳥籠裏,雞養在雞棚内。主人每天都會定時給牠們餵食。鳥吃的是鮮活的蟲子,雞吃的是優質的穀物。日子一天天過去,雞和鳥也都適應了各自的生活。
有一天,主人把雞從雞棚放出來,讓牠在院子裏進食。起先,雞看上去略有謹慎,每邁一步都很小心翼翼。但沒多久,牠的防備心便被滿地的穀物驅散,牠也如平時那般安心地吃了起來。主人見狀滿心歡喜。幾天後,主人把雞又從院子裏放出去,讓牠在院外的草地上扒扒泥土,啄啄小蟲。傍晚時分,只要主人向門外吆喝幾聲,雞就會乖乖地走進院子,鑽進雞棚。
於是,為了公平起見,主人打算把鳥也從籠子裏放出來。
這天早上,主人打開鳥籠。鳥兒輕緩地跳出籠子,站在院子裏,先是撲騰幾下翅膀,然後低飛半圈,落在了院內的牆角處,緊接著躍身而起,又站在了院子的高牆上。牠看看主人,再看看牆外,發出吱吱喳喳的叫聲,歡快而又刺耳。主人拿出幾條小蟲,放在攤開的掌心上,抬頭望向鳥,嘴中還念念有詞。可鳥依舊站在牆上,並未有下來吃蟲的打算。這時,主人有些慌張了,如同喚雞回家般,向鳥吆喝了幾聲。鳥竟一個縱身,飛向了天空。起初,牠還在主人頭頂盤旋。慢慢地,那圈兒越繞越大。不知甚麼時候,鳥已消失得無影無蹤。這天傍晚,當雞鑽進雞棚的時候,院子裏留下了一個打開的空鳥籠。
故事已講完。或許你正為主人的愚笨感到可笑,但對鷄和鳥的選擇,又會作何感想呢?
小時候,我養過雞,也養過鳥。我曾見過母鷄生了一窩小鷄,牠們全家在院子裏追逐嬉戲;也見過折斷翅膀的小鳥,蜷縮在我家院角裏奄奄一息。那時的我,總是覺得鷄很聰明,認識自己的主人,認識回家的路;鳥卻很笨,讓牠出去玩一會兒,便迷了路,從此再也回不了家。
長大一些後,有人告訴我,鳥的離開是為了尋找活著的意義,因為牠肩負著俯視高山,擁抱森林的使命;去探險,去征服,才能體現生命的價值。而鷄的留下則是滿足安逸,不思進取。於是我開始羨慕鳥的飛翔,幻想牠的探險和征服,甚至暗暗在心中為自己創設了牠的形象。
直到我徹底告別年少,經歷了生活的起跌,直面現實的無情和生命的殘酷後,才突然意識到,活著不是為了尋找意義,活著本身就是意義。所謂的進取,探險和征服,只是別人眼中的一把尺,量度的是内心慾望的偽裝。畢竟,不是每個人都有翅膀。